文化育人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原创评论:徐梦瑶 ┊《读书天》2015-06-19

发布时间:2015-07-06 | 阅读次数:1395

 


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冯友兰先生此部著作更是统括中国哲学史之精萃。《读书天》在此摘录前言和自序,以飨读者。

【写在前面】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曾就学于北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等职。20世纪30年代初,他完成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该书多次重印,为国内外学习中国哲学的标准教科书。

冯友兰一生的著述事业始终贯穿着强烈的文化信念,这一信念可最终概括为“旧邦新命”一语。1987年,92岁的冯友兰在一篇文章中再次申说此意:“《诗经》有一首诗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我把这两句诗概括为‘旧邦新命’,这几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现阶段足以当之。‘旧邦’指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新命’指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阐旧邦以辅新命,余平生志事,盖在斯矣。”

【自序】小史者,非徒世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

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

冯友兰

一九四七年六月

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评论】

自省与行动

(北京科技大学土环学院 徐梦瑶)

《中国哲学简史》不仅有告诉我们中国千年来各个思想流派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而且引导我们去思考,思考人的思考本身。

几千年前的人们面临过的人生问题,我们今日仍身处其中。儒、道、释、法、墨等家的观点在书中都有相应的章节进行叙述,从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与我们脑海中已有想法相呼应的思想源泉。

儒家竭尽所能传授古代的文化传统,讲解古代经典,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群体。道家批判现存的政治社会制度,给批判者提供一个超脱现实、逃避政治迫害的思想体系。法家则在施政原则和统治方法上占主导地位。

书中提到的各类观点,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十三章,张载的宇宙论这一节中提到的,“圣人就是对万事万物过程充分理解的人,因此,他不像佛教徒那样,自外于万事万物的流程,企图籍此打断因果锁链,结束生命的自然流程。他也不像道教徒那样,企图以养生来延长生命,永留于人世。圣人既洞察宇宙的动的本性,因此安然地过一个寻常人的生活。”

我向往这样的生活态度。

安于生死,思考最本质的自然规律,不追求超凡入仙,而脚踏实地,做把平凡的每一件事做好。这种生活态度也可以在我们学校的校训“学风严谨,崇尚实践”“求实鼎新”中找到。也许在某个时刻,我会用到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来安慰自己,寻求心灵的暂时解脱,但我知道我终究还会走在脚落实处的心灵道路上。

阅读这本书,我反观自己的生活理念。我发现我所相信的是-----自省和行动,以自省的方式去充分理解万事万物过程,洞察宇宙的动的本性;以行动的方式安然地过一个寻常人的生活。

我庆幸,经过已有的生命,我有从我阅读的和阅读之外,找到这样一个让我相信的逐渐明晰的理念:自省和行动。

自省和行动。按照道家的思想,语言的作用不在于它的固定含义,而在于它的暗示,引发人去领悟道。仅是两个简单的词,在久远的未来,我会用时间酝酿出它们的味道。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里介绍马克思的思想时引用马克思的名言来揭示行动哲学,“直到现在,哲学家只诠释了这个世界,而重点在于他们应该改变这个世界”。

哲学家的名号不一定能放在每个人头上,而每个人都有他的生存哲学,并且是自己生存哲学的践行人。我认为马克思这句话说的是,既要诠释,更要改变。不仅是用你的语言去诠释一种理念,更要用行动来点亮以你的方式理解的世界。乔布斯曾说:Stay hugry,stay foolish。这就是他的生存哲学,生活理念,他诠释并改变。

我相信自省和行动,相信思索、内见自我、耕耘生活、乐享其中,帮助自己和世界变得更加优秀。

我相信自省和行动,让生活变得特别,让世界变得明亮,会创造出我生活的意义。

  我觉得,找到自身的生活理念并扬帆远行,或许便是我阅读《中国哲学简史》和其他书籍的所在。


  【邀请】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存阅读秀书香。热爱读书吧,《读书天》邀请你参加书评活动。你的用心阅读体会将是我们推荐图书的理由。作为回馈,我们将在选用作品的同时署上你的名字,同时将每月奖励优秀作品10名,奖品为推荐图书或类似图书一册。

  同一个校园,一天共读一本书。请将书评投递至我们的邮箱:dushutian111@163.com(@前为3个数字1)。

  期待你加入《读书天》。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