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馆藏索书号:K248/4423.D
简介 |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黄仁宇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万历十五年》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万历十五年》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原创书评 |
万历:从技术改写历史的悲剧人物
马军 自动化学院
《万历十五年》——“从技术角度看历史“,因而与众不同,也更加合理恰当。
历史似乎就是一张巨大的破布,每朝每代的人们在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时时修补它,但是它总会留下小小的漏洞等待着代代人再来修补它,直到接近完缮,但不完美!那么这张破布就会给人带来许许多多的精彩的故事,或喜悦,那是胜利时的来临,或悲戚,那是惨败的结局,或睿智,那是不可重蹈的教训。我们在修补它,又在创造更加微小的它……..
戚继光——天才而孤独的将领,在万历十五年年末去世。在他的带领下使得数目庞大但实际上不堪一击的明军恢复了往日的英勇,数次严厉扑灭了沿海倭寇的嚣张气焰,多次打击了倭寇和北方蒙古人使得他们难以侵蚀大明土地,他独立编撰了军事典籍,创造了新的战斗队形和战斗技术,将个人的英勇引领到各个小部队和其中的每个人的协同作战以便起到更大作用,与将士兵卒同共苦,严格挑选自己组织的部队兵源,军队纪律公正严明,甚至据说毫不留情地处死了违反军法的儿子,在作战的前两天派出侦察队每隔一段时间汇报敌人动向,亲临主战场,鼓舞士兵士气,然而,随着他的保护人张居正的去世及其的失宠,这位抗倭英雄被降职,被责难,被解职直到贫困交加凄凉离世,无人关注,甚至没有得到抵得上生前荣誉的葬礼。朝廷及文官们真正的松了一口气!可是正如作者所言:“随着戚继光的去世,我们的帝国失去了她的军队施与最低程度的现代化以图在新的时代里生存的最后一次机会“。
同是这一年去世的还有海瑞,这是一位极度严明廉洁的文官,代表不同于文官们的文官。他不相信治国的根本大计悬挂在一个抽象的,无边界的,至美至善的道德标准,他尊重法律,甚至在自己的任期内,就曾命令因高利贷典当而当死的田产归还原主。他敢于在公开的奏疏中直言嘉靖帝的“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他也厉行节约,作风良好,提出禁止在政府公文的末尾留下空白以防浪费,甚至死后只有白银十余两,不够下葬之资。然而,在改革问题上因为土地问题同保守派发生冲突,走上了多年直到去世的闲赋生涯,”临近万历十五年的岁暮,海瑞的死讯传出,无疑使北京的朝廷大大的松了口气。现在没有人必须为罢免一个大众心目中的英雄而负责了。在皇帝和同僚的眼中,海瑞又无聊可笑,又不合时宜。“
同时又有一位试图冲破当时社会制度却又无法找到出路的叛逆哲学家李贽。他对神圣的儒家经典发表了许多的惊世骇俗的言论,当中不乏有现代人推崇的平等自由的思想迹象,但是他却没有完全摆脱儒家思想的信条,毕竟他就是在这个信条下成长的。也正如作者而言:“他给我们留下一份详尽的记录,是我们有机会充分的了解当时思想界的苦闷,没有这些苦闷,我们无法揣测这苦闷的深度!“。或许这也提供给我们从另一个观察的机会。
张居正和申时行却又是同为首辅不同行径的失败实例。一个因自信过度,不肯对事实作出必要的让步。另一个又是温文尔雅,谨小慎微,只求平平淡淡度过自己的任期。张居正的十年新政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进步,这是毋庸置疑,但是他的个性造成了十年之后的身败名裂,成为历史上一大悲剧人物,也令人唏嘘。他们的政治生涯都受制于中央集权和过度膨胀而运转不灵。
制度上的中央集权,文官当政,以道德定标准,法律上又缺乏创造力。军事上的革新,思想上的前进又被道德的束缚所扼杀。经济上偏小农而弃工商。模范的代表却只是一个可远观敬仰而不可效仿甚至可笑无聊的角色。社会受到限制,衰亡的步伐渐渐逼近………
【邀请】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存阅读秀书香。热爱读书吧,《读书天》邀请你参加荐书活动。向我们发送你的原创书评或推荐好书段落节选。作为回馈,我们将在选用作品的同时署上你的名字,同时每1篇被发布书评可获赠50元电子书券、每3篇被发布精彩段落推荐可获赠50元电子书券。
同一个校园,一天共读一本书。请将书评投递至小天的邮箱:dushutian111@163.com(@前为3个数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