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
作者:胡适
馆藏索书号:C53/4732F
简介 |
本书是胡适先生的演讲精选集。书中对演讲稿的辑录,在时间的跨度上,从胡适的青年时代直至其晚年,而内容题材上,则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既保证了内容上的丰富,又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
原创书评 |
容忍之下,自由之上
颂雅风 机械工程学院
胡适先生曾说,我年纪越大,越发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没有经受过挫折,在父母的荫蔽下长大,似乎少了一分体谅,多了一分戾气。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一代人有才气的多,自小有优渥的环境,培养出各种武艺和才能。似乎在我们眼中,首先想到的是与自己有关,对自己有利,追求自由和自我,往往忽视他人的感受。于是在有个性和爱自由的同时,也被贴上了冷漠和自私的标签。
在自由面前,是容忍还是揭竿为旗,是妥协还是据理力争。在《容忍与自由》里,胡适先生告诉我们: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他为我们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不得不佩服,这位大才子在若干年之前,早已洞悉我们的现在。
《容忍与自由》是《胡适文选》的精选版本,除却较为专业文史文章,大多是关于社会、人生的杂文。题目中的“容忍”意思是宽容,并非狭隘的胆小怕事或者成佛成圣,而是学会理解别人,宽以待人。在如今言潮凶猛的互联网时代,随便打开某个媒体平台,随处可见乌烟瘴气的谩骂,多多少少充斥着尖酸和歪解。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换位思考,越来越难以自省。
而胡适先生早就告诉我们:认为“我不会错”的心理,就是一切不容忍的根苗。凡事不要那么斩钉截铁,不要那么先入为主。要在心中始终抱有这样一个念头:我也许是错的。知道自己可能是错的,才有可能改正,才会发现别人的正确,才会成长。
另外,胡适先生《新生活》这篇文章,切中了一些年轻人的痛点。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到底怎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呢?每天早出晚归上班赚钱,上课自习埋头苦干,沉迷网游无法自拔,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这些都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近期网上流传大学生“空心论”,作为学生的我们看不到奋斗的意义,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内心的支撑和动力,似乎每天都在机械地重复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情,最终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对此,胡适先生给我们开了一个药方。他认为,凡是自己说不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事,都是没有意思的生活。反过来说,凡是自己说得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事,都可以说是有意思的生活。由此可见,生活的“为什么”,就是生活的意思。
虽然相隔较远,仍然没有代沟。胡适先生的文章很好读,行文用词较为浅显,能够用大家都听懂的语言表达的,绝不用专有名词。很多艰深的话题,在他的笔下都能清清楚楚地说明白。
待人接物容忍之下,追求洒脱自由之上。愿棱角分明的我们能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戾气,多一分踏实,少一分躁动。愿未来的我们,都能发现生活的多重意义,并且加倍好好生活。
【邀请】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存阅读秀书香。热爱读书吧,《读书天》邀请你参加荐书活动。向我们发送你的原创书评或推荐好书段落节选。作为回馈,我们将在选用作品的同时署上你的名字,同时每1篇被发布书评可获赠50元电子书券、每3篇被发布精彩段落推荐可获赠50元电子书券。
同一个校园,一天共读一本书。请将书评投递至小天的邮箱:dushutian111@163.com(@前为3个数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