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的青春回忆录》
作者:陈凯歌
简介: 《我的青春回忆录》是导演陈凯歌的自传之第一部,从他1965年13岁考上北京四中时写起,直至1971年在云南建设兵团结束插队生活时止。这是“文化大革命”从发生发展,到癫狂的高峰,并正要走向其反面的时期,也是一个少年成长发育、思想渐趋成熟的阶段。陈凯歌以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写下了对“文化大革命”的独特解读;也是对他辉煌导演生涯之前的生活、思想、艺术等各方面积累的一段小结。
书评: 说起陈凯歌,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电影,而这本《我的青春回忆录》却不是关于电影的,它是一个思想者的精神成长史,同时也是一个清醒着的灵魂对过往年代与人性的反思。正如作者所说,"此书不是关于一个叫陈凯歌的少年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
翻开这本书,就被其中一句话触动,"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虽然隔着一个时代,但书中文字却直达自己的内心,有种熟悉的气味,仿佛从这句话中嗅到了自己,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青春,是存在共鸣的,只不过那一代人的青春所承载的重量,是我们这一代不曾经历过苦难的人不能真正理解的,因此我也只能试着跟随作者的文字尽可能的去多了解一些,多体会一些。
作者在书中回忆了自己在那个时期所接触到的人和所经历的事,"活着,还是死去?"之所以能成为问题,是因为人们尚能选择,而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并没有选择的权利。投湖自尽的老舍最终也无法解悟,"我爱我的国,可谁爱我呢?…不让我活着,是谁的主意?"——这出自他名剧的独白,若干年后恰恰照应了他的命运。那样一个时代,无法解悟的故事太多太多,故事都已成为过去,留给我们的,应该有种叫做思考和反思的东西,否则,过去的未必真正过去,它也许会以我们无法察觉的形式继续存在着。
无知者无畏,我曾经无法理解甚至嘲笑那样一种狂热乃至于盲目的个人崇拜,坦白说目前也没有完全理解,但现在我知道,若仅仅是基于不了解而去嘲笑那个年代的人们无知和不可理喻,那么这嘲笑本身就是一种无知和肤浅。当作者说他当时甚至都没有注意到毛泽东是一个胖子的时候,我觉得很诧异,也许对他们那一代人来说,毛泽东是他们生活中天然的一部分,他们对他的爱,与其说是一种感情,毋宁说是一种习惯。在那样一个阶级社会中,"自己人"是一个变量,所以昨爱今仇的事常常发生,唯一不变的是对领袖的爱。
这是一个思考者的文字,他让我们窥见了那个年代的掠影,读完这本书,那个被冲刷的有些零碎模糊的年代,在我的脑海中仿佛又多了些更清晰轮廓。我开始渐渐发觉道德和是非对错等有限的词汇,远远概括不了人性的丰富。我一直觉得人的某些情感是语言不能完全传递的,这样的情感似乎夹杂着太多的词汇,而又不仅仅是词汇的叠加所能够准确表达的,有时候只知道自己被一股力量推动着,情感在不断翻滚,但又找不到合适的出口,我此刻的心情大概就是如此。这本书,打动了我,感染了我,也让我摸到了一点灵魂的质地。
东凌经管学院工管121 万丹
《我的青春回忆录》┊陈凯歌著┊原创评论: 万丹┊《读书天》 2015-10-16
发布时间:2015-12-22 | 阅读次数:9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