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

《孤独六讲》┊蒋勋著┊原创评论:郭利┊《读书天》2015-10-22

发布时间:2015-12-22 | 阅读次数:228

书名:孤独六讲

作者:蒋勋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

  《孤独六讲》是一本讲述孤独的书——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但《孤独六讲》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作者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作者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作者】

  蒋勋,福建长乐人,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著有艺术论述《美的沉思》《徐悲鸿》《齐白石》《破解米开朗基罗》《天地有大美》《美的觉醒》等,散文《岛屿独白》《欢喜赞叹》《大度山》等,诗作《少年中国》《母亲》《多情应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来日方长》等,小说《新传说》《情不自禁》《写给Ly’sM》《因为孤独的缘故》《秘密假期》等。


【原创评论】

孤独六讲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郭利)

  看完整本书,我唯一的感觉是佩服作者。

  全书只有六个章节,是由作者2002年受邀以“孤独”为主题作的六场演讲而得名,分别为: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虽然章节分为六个,但是涉及作者思考的方面实际横跨许多。曾经我也做过这样的一些思考,但是没有作者概括的这么精炼、简洁,而又旁征博引、引人入胜。

  研一的下半学期,我在外地出差数月,偶然间在网上读到这本书,巧合的是:这次回学校在9.30下午图书馆的一楼沙发上看到这本书的正颜,欣喜万分。

  在外出差数月,一直一个人做项目,导师虽然定期会来指导工作,但是心中难免滋生寂寞的感觉。从小到大,我觉得我一直是一个独立的人,不害怕单独承担责任,不害怕一个人远行。但是,人始终是一个群居动物,如果长期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群体或者一个人生活的话,心里总是会空虚和寂寞的。外地出差数月的时间充分的让我自己感受到了自己的寂寞,心里也会莫名的烦躁,而后开始用工作、求知、运动来疯狂的填满自己的空虚,需要做的事情多了就没有时间会感受自己。最初的感受便是如上。

  后来工作、求知、运动使我变得有规律的作息,有目的的生活,令我不再寂寞,每天都充满活力,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由烦躁、寂寞变成愉悦、振奋,改变如此明显,让我不由思考这是为什么?书中作者提到一句话,非常有意思——“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是饱满的”,我觉得我最初的状态可以称之为——寂寞,而后改变得生活状态可以称之为——孤独,这份孤独我觉得非常充实。

  此外,我在这期间,我对自己越发的喜欢(回北京后,同学都说我自恋不少)。书中作者有句话给了我理由——“生命中第一个恋爱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安静,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相反的,一个在外面如无头苍蝇乱闯的生命,最怕孤独”。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我认为这是自然界最为神奇的事情。多思考自己,能够让自己更完整的灵魂;多运动健身,能使自己拥有更强壮的身体——这是我认为人一生最重要的两件事。

  看完这本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的书评没有旁征博引,只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希望你们来阅读这本书,找到更完整的自己。


【邀请】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存阅读秀书香。热爱读书吧,《读书天》邀请你参加书评活动。你的用心阅读体会将是我们推荐图书的理由。作为回馈,我们将在选用作品的同时署上你的名字,同时将每月奖励优秀作品10名,奖品为推荐图书或类似图书一册。

  同一个校园,一天共读一本书。请将书评投递至我们的邮箱:dushutian111@163.com(@前为3个数字1)。

  期待你加入《读书天》。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微信: